所謂專利流氓,是沒有實體業務,利用收購而來的專利對大企業起訴從而獲得巨額賠償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公司。專利流氓還有專利蟑螂、專利鯊魚等別稱。然而,在移動通訊行業,高通卻因為成功的專利商業模式而被錯認為專利流氓。實際上高通能夠擁有大量專利技術是通過不斷創新獲得,投入了大量資金和心血,將高通錯指為專利流氓并無根據,是嚴重的錯誤認知。
30年來,高通始終以強大的科研創新實力著稱。在湯森路透發布的《2016全球創新報告》顯示,在電信、汽車、航空航天與國防、IT等4個領域,高通的專利數量及專利覆蓋率均名列前茅。尤其是在電信領域,高通專利數量領先第二名企業接近一倍。高通強大的創新能力是源自最初的創新“基因”。也是基于對創新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對移動通信產業發展趨勢的深刻洞悉,所以高通堅持“大手筆”投入創新。每年20%的稅前收入投入研發,這在科技公司中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高通的每個發明專利族,單是從撰寫到申請,再到整個生命周期的維持,平均成本就要超過100萬美元。標準必要專利的技術方案更為復雜,涉及標準化互動的大量額外投入,成本更高。到目前為止,高通在技術研發領域的投入已經超過了440億美元。不斷的創新,冒著高度不確定性的風險,高通才擁有今天這么多的專利成果。相對于專利流氓收購專利的做法,高通明顯是通過承擔巨大風險創新才取得專利技術,從這一點來說,高通不但不符合專利流氓的特點,其創造的專利成果理應獲得合理變現,回收創新成本和支持繼續創新。
除此之外,高通收取的專利授權費是合理且合法的,也是行業通行做法。如果以高通收取高額專利授權費而指責其是專利流氓,也是與理不合。并且高通本身的知識產權實際上在不停擴張,每年按照30%多的比例增長。通過市場公平定價的收取專利授權費用比例一直是固定不變的,但是高通的專利數量卻在不斷增加。給被授權方帶來的專利經濟性(專利/商業價值)實際上是不斷增長的。并且,高通一直堅持“根植中國、分享智慧、成就創新”的理念。通過開放式的專利組合授權,高通不斷將最新的創新成果與產業界分享。根據統計,目前在中國已有超過120家廠商與高通簽署專利授權協議。高通為這些得到技術許可的廠商提供在專利方面的幫助,并且助力這些廠商進軍國際市場。目前全球排名前十的智能手機制造企業,其中有七家來自中國,而這些 企業均與高通簽署了專利授權協議。此外,高通不斷增加在華投資,在5G、物聯網及大數據等諸多新興領域全面布局,積極投身中國創新浪潮。
高通能夠獲得眾多合作伙伴的支持和認可,助力大量中國合作伙伴成就今天在全球市場的領先地位,是憑借持續性大規模投入研發并與業界廣泛分享創新成果即專利技術。無視這一切指責高通為專利流氓顯得十分錯誤。
專利流氓,不會下大力氣持續創新,更不要說去引領行業發展,專利流氓甚至都沒有實體業務。相反,高通不僅通過創新研發有自己的專利,更是有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實體業務,采用高通驍龍平臺的安卓終端數量超過10億部;高通專利授權組合中的專利數量不斷增加而收取的專利授權費用并不增加。對于專利流氓的定性,高通一條都不占。所以說,將高通指為專利流氓是非常錯誤的認知。
- 格力電器跨界收購案為什么未能說服中小股東? 2017-01-09 15:52:23
- 專家呼吁加快能源價格體系改革 擴大天然氣消費 2017-01-06 17:16:28
- 政策大力支持 光熱發電產業亟須突破三道坎 2017-01-06 17:16:27
- 因地制宜推進“光伏+”工程 分布式光伏迎發展春天 2017-01-06 17: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