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按下“紅手印”,搞起“大包干”,實現了“填飽肚子”的樸素愿望,這個創舉也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一聲春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為破解誰來種地、誰來守護糧食安全等難題,糧食主產省安徽不斷深化改革,穩步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耕地流轉率已經過半,聚集著超過13萬戶流轉面積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
有的潛心“科技增糧”50余年,有的勇當訂單生產“嘗鮮者”,有的大學畢業后返鄉種糧……“三夏”時節,記者走進種糧大戶群體,聽他們講述耕耘在田間地頭的點滴故事,感悟他們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的心路歷程。
插上“翅膀”
盛夏的皖北,烈日炎炎。前不久播下的玉米、大豆,已經陸續破土發芽。在阜陽市太和縣舊縣鎮,種糧大戶徐淙祥根本閑不下來,一有空就來到田頭。“產量高不高,播種是關鍵。”在種糧這塊,耕耘50余年的老徐從不馬虎。
6月中旬,記者見到全國勞動模范徐淙祥時,他正在距離田間不遠的一家肥料廠準備購買有機肥。汗珠順著臉上的“溝壑”成滴落下,他顧不上擦去,徑直走到一堆肥料前,蹲下身就將手伸進去試了試溫度,取出一把搓了搓……
“有機肥對于改良土壤有大作用。”老徐耐心地解釋道,“我們播種前要把地整好,深松深翻施有機肥,一個環節都不能少。”
徐淙祥的田塊近些年總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今年盡管下了爛場雨,但得益于良種良法配套等舉措,部分小麥田塊仍取得超過800公斤的畝產量。
科學種糧是老徐的高產秘訣。在太和縣趙集鄉,種糧大戶王韶山的案頭放了一本徐淙祥編寫的《小麥大豆玉米綠色高效種植技術》小冊子。
“一炮轟,效果差,測土配方真得法……”王韶山順口也能來上兩句。談及老徐,王韶山豎起大拇指說,“他愛琢磨,善于把多年的種植經驗總結出來,這些‘土辦法’對增糧很管用!”
雖然是艷陽高照,在老徐的田頭,仍聚集著三五成群的田管人員,還有來自四川農業大學和安徽省農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師生們。“老徐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的科學研究需要他來幫我們驗證。”正指導播種的安徽省農科院作物栽培室助理研究員丁永剛說。
在老徐流轉的1200余畝地中,有300畝用于田間試驗。
“我們與科研人員一道創制新品種、研究栽培新模式,可以快速將科研成果轉化。”徐淙祥邊擦汗邊說,加上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的推進,就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科學種糧的理念在當地得到推廣。“我家有12畝多地,按照徐勞模安排的播種和施肥方式在自家田里試驗,不僅成本減少了,而且產量增加了。”太和縣舊縣鎮張槐村村民張丙銀說,他們樂于跟著學,“誰不想自家田里多長出百把斤糧呢?”
徐淙祥是種糧大戶群體的典型代表。“他們堅守在糧食生產一線,致力于多種糧、種好糧。”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潘鑫說,近年來,這一群體從數量和流轉面積上均呈現快速發展勢頭。截至去年底,全省50畝以上大戶13.75萬戶,比上一年度增加近2萬戶,流轉面積超過2800萬畝。
糧食生產實現高產優質,既要良種配良法,也要農機農藝相融合。
“來,看看我們農業界的‘無人駕駛。’”臨近中午,王韶山駕駛著加肥機來到一片新整的土地邊,給新買的播種機“加肥”。另一位駕駛員坐在播種機的駕駛室內,雙手離開方向盤,根據系統設定,播種機自動向前開去。
“這臺播種機利用北斗衛星導航,不僅能無人駕駛走直線,實現一穴一粒種,還有漏播報警提醒,真正做到了智能化。”王韶山笑著說。
隨著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大型機械如今有了更多施展的機會。在蚌埠市懷遠縣,種糧大戶尚躍領辦的專業合作社的農機總價值已經超過3000萬元,一大批更高效、更智能的農機馳騁田間,成為“三夏”時節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亳州市譙城區,種糧大戶焦魁的田間豎立著一根根自動噴灌設備,在小麥生長期幫了大忙。“你看,手機一點,就能打開。”焦魁說,“今年小麥生長期氣候總體一般,前期我用這套噴灌設備澆了四遍水,才有了如今的產量。”
高產優質良種不斷涌現,栽培模式越來越優化,農機裝備越來越先進……在科技支撐下,糧食生產正朝著機械化、智慧化方向發展。截至去年底,安徽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6%,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3%,農業生產信息化水平居全國前列。
算好“糧賬”
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糧大戶在實現多種糧、種好糧過程中,要和帶動的種糧農民一起有錢掙、得實惠。
一本“糧賬”,飽含艱辛,苦中有甘。
在安徽多個糧食主產區,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投入資金購置先進農機,使農業生產更加集約和高效。但也有大戶反映,這兩年流轉費用高了,農資和人工成本漲了,增加種糧效益,要在生產成本和銷售價格上做好“加”“減”法。
緊盯市場需求,推行訂單生產,是不少種糧大戶優先嘗試的增收法。在阜陽市阜南縣許堂鄉郜莊村,種糧大戶劉正宏忙著跟制種企業洽談種子回收事宜。“我連續7年就種這一個品種,每斤能比普通小麥多賣0.1元至0.15元。”劉正宏說。
據劉正宏介紹,品種選擇要看市場需求,“我種的這個品種出粉率高、粉質白,是很多面粉加工企業的調和用粉。”盡管受天氣影響,他的產量比去年有所減少,但今年優質優價特征更為凸顯,劉正宏說,“種好糧不吃虧!”
在安徽大學經濟學院崔寶玉教授看來,種糧大戶發揮規模經營優勢,種植優質專用品牌糧食,并探索訂單農業,與糧食加工企業“結對子”,既能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也能提高糧食生產效益,讓農民種糧有錢掙。
“我們希望把這種訂單生產模式推廣給更多小農戶,帶著他們一起掙錢。”時至夏種尾聲,亳州市譙城區紅偉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聶紅偉忙起了夏糧收購。今年,他帶領部分種糧大戶、小農戶種植了約1.7萬畝訂單專用小麥。
“我們統一供種、統一回收,并提供耕種收全程社會化服務。”聶紅偉說,農戶種植普通小麥每斤只能賣1.35元,訂單麥按照1.41元回購,從小麥生產全周期看,包括農資和飛防費用優惠,每畝地可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約200元。
從2018年至今,聶紅偉帶動周邊大戶、小農戶開展訂單種植面積從2000畝擴大到1.7萬畝。“小農戶從以往粗放的農業生產中解放出來,開展訂單種植的糧食產量和品質也得到了提升。”聶紅偉說。
生產端也需要精打細算。
種糧大戶抱團發展,提升了糧食生產的組織化程度,讓降低種糧成本找到破解之策。去年9月,太和縣種糧大戶協會成立,525名種糧大戶有了自己的“組織”,徐淙祥擔任協會會長。
“在徐會長的帶領下,經過溝通努力,把種糧成本降下來了。”太和縣種糧大戶常興鐸說,“比如,協會今年統一采購肥料,成本下降了一半左右,而且質量還有保證。”
在安慶市望江縣,“糧頭食尾”工程讓種糧大戶效益明顯增加。
在望江縣長嶺鎮黃家堰村,近5000畝秧苗隨風搖曳。不遠處,1條大米生產線機聲轟鳴。一大早,望江縣玉田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金啟田就來到自家的稻米加工廠,查看即將發貨大米的生產情況。近年來,他致力于選種適銷對路的優良品種和產加銷全鏈條發展,“只有這樣,糧食生產才能真正見效益。”
“我們的稻米加工廠突出小而精,加工中注重保留大米營養成分,這樣口感會更好。”金啟田說,6年前他申請到有機大米認證后,在渠道上做文章,創建自有品牌、線上線下發貨,“相較于原糧銷售,品牌大米的效益要高出3倍,目前手里握著多個省市的訂單。”
跑好“接力”
剛參加完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徐旭東一頭扎進田里,繼續未完成的大豆播種工作,播撒新一季的希望。
27歲的徐旭東是徐淙祥的孫子,大學畢業返鄉種地已經5年。在他看來,接力種糧,首先要傳承的是一份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農業生產技術再發達,糧食生產歸根結底還要接受自然的檢驗。”徐旭東說,這5年讓他懂得,干農業需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
2019年夏季酷熱的高溫讓剛返鄉種糧不久的徐旭東第一次感受到付出也不一定有回報。“高溫熱害讓大豆不能正常授粉,只結莢不長豆。”徐旭東說,產量能達到預想的八成,就挺好了。
敬畏自然并不意味著“躺平”,相反要在自然的逆境中選育抗逆品種和優化栽培方式,而這也是徐旭東奮斗的目標。
無論酷暑還是嚴寒,徐旭東需要記錄下300畝試驗田里每項試驗植株的生長數據,與科研人員一道進行高產攻關試驗。“我要學習爺爺深厚的愛農情懷,始終如一的堅守。”徐旭東說,“成功沒有捷徑,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耕耘,才能收獲豐收的果實。”
如今,在江淮大地,像徐旭東一樣大學畢業返鄉種糧的大戶越來越多。采訪中,記者發現,在跑好種糧“接力”中,既有爺孫種糧的故事,也有種糧“父子兵”的探索……
“我國實現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跨越,離不開豐富的人才資源的支撐。”安徽省農科院副院長趙皖平認為,在糧食生產一線,這些“接力者們”一步一個腳印,不僅傳承了老一輩種糧大戶的愛農情懷,也敢于“嘗鮮”新事物,不斷有發展新思路、新辦法,“讓我們的飯碗端得越來越牢。”
給農業這一古老的行業注入新動能,探索者還有不少。以工業化思維發展糧食產業,是“90后”海歸碩士平東林努力的方向。
這些年,機插秧逐漸走向主流,機插秧也需要“嘗鮮”者。在滁州市天長市禾禾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平東林正從育秧田里拖出一車車育好的秧苗,放入插秧機準備機插。
“這些秧苗都是在育秧工廠育好后再移栽到育秧田中,經過疊盤、暗化、出苗等環節,實現了育秧的標準化,不僅苗齊、出芽率高,而且不漏苗、不缺苗。”說起機插秧,平東林打開了話匣子,目前不少合作社提供耕種管收全程農事服務,糧食生產走向標準化,這為打造優質大米公共區域品牌和對糧食品質的監管追溯提供了支撐。
5年前,平東林回到家鄉干起了農業。
“剛開始村里人還質疑說,我是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才回來種糧的。”平東林說,經過幾年的努力,他給周邊種糧農民做了示范:發展糧食產業需要新思維,種糧同樣大有可為。
跑好“接力”,既在于腳踏實地,還在于敢闖敢試。
王韶山是現代農機的“嘗鮮”者。在他家的倉儲基地,記者看到,拖拉機、烘干機、收割機等農機裝備一應俱全。
“我是本地第一個買加肥機的大戶。”王韶山自豪地說,他還率先投入400多萬元購進4臺大型收割機,僅今年夏收時節,累計跨省作業面積達2萬多畝,“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這些‘大塊頭’每天的作業量,是普通收割機的2倍左右。”
“實現多種糧、種好糧,就要在新品種培育、新技術推廣、新農機應用上多發力。勇于率先嘗試,也是跑好‘接力’的體現。”話音剛落,王韶山又投入到緊張的“三夏”生產中。(記者姜剛 水金辰 周牧)
標簽:
- 安順西秀區致富帶頭人胡海玉:日子像辣椒一樣... 2023-07-01 19:54:15
- 天天觀熱點:淘寶支付寶怎么弄(淘寶支付寶怎... 2023-07-01 17:55:18
- 數據看中國 多方齊發力助推經濟穩中有進 天天要聞 2023-07-01 16:48:54
- 違反禁止標線指示是什么意思扣1分_違反禁止標... 2023-07-01 15:55:36
- 微動態丨走進這個群體,感悟“糧”心 2023-07-01 19:39:17
- 全球今亮點!什么叫融資融券余額 融資余額和... 2023-07-01 19:33:25
- 安順西秀區致富帶頭人胡海玉:日子像辣椒一樣... 2023-07-01 19:54:15
- 李現現身周杰倫演唱會唱歌好開心 直呼這次沒... 2023-07-01 18:29:27
- 天天熱消息:道縣:李天明調研千億礦業發展工作 2023-07-01 18:25:53
- 廣州威固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招聘普工+電工 每日觀點 2023-07-01 18:23:44
- 如何在有限資金的情況下實現小區改造升級最大... 2023-07-01 18:08:16
- 世界觀熱點:煙雨江湖如何獲得小孟 煙雨江湖... 2023-07-01 17:53:57
- 魚臺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弘揚建黨精神 凝聚奮... 2023-07-01 18:11:36
- 天天觀熱點:淘寶支付寶怎么弄(淘寶支付寶怎... 2023-07-01 17:55:18
- 父親是老賴致女兒710分落榜系謠言-當前速看 2023-07-01 17:31:24
- 氮基保護氣氛 2023-07-01 17:01:09
- 頭條焦點:上海東方綠舟景點介紹_上海的東方綠... 2023-07-01 17:11:07
- 要聞速遞:【星穹鐵道/桃文(續寫)】鏡流:放... 2023-07-01 16:57:10
- 男子帶娃乘車被擠強坐女乘客腿上,被勸阻后叫... 2023-07-01 16:59:07
- 數據看中國 多方齊發力助推經濟穩中有進 天天要聞 2023-07-01 16:48:54
- 【全球熱聞】使命召喚16黑屏有聲音——使命召... 2023-07-01 16:12:59
- 西安市長安區首家漢濱茶葉暨農副產品專營店開... 2023-07-01 15:54:48
- 嚴重擾亂古建安全和游客參觀,故宮商拍該禁了! 2023-07-01 16:06:29
- 北京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和特種用水范圍|天天... 2023-07-01 15:43:49
- 快播:轉轉如何用昵稱查找賣家的方法介紹 2023-07-01 16:00:37
- 違反禁止標線指示是什么意思扣1分_違反禁止標... 2023-07-01 15:55:36
- 服飾美學與搭配藝術(對于服飾美學與搭配藝術簡... 2023-07-01 14:36:20
- 手機號吉兇最準確免費 手機吉祥號測兇吉-每日觀察 2023-07-01 14:54:21
- 江西貴溪:廠方稱起火原因或為真空泵故障 正... 2023-07-01 14:41:50
- 全球熱點評!禹州市長春社區:文化活動樂開懷 2023-07-01 14:32:28
- 摩根大通(JPM.US)等華爾街大行紛紛上調股息 ... 2023-07-01 14:22:13
- 2023石家莊中考成績幾點可以查?(附入口)_每... 2023-07-01 14:14:16
- 2023藁城區幼兒園招生報名最新通知 2023-07-01 14:07:07
- 2023藁城區幼兒園網上報名流程_世界簡訊 2023-07-01 14:16:13